广告管理-1170PX*80PX
广告管理-770PX*90PX
当前位置:主页 > 风水 > 风水民俗 >

漳绣历史发展与习俗

  • 风水民俗
  • 2021-06-04 19:56
  • 指迷居士
广告管理-720PX*80PX
漳州刺绣制品俗称漳绣,起源于明代,见于衣饰则以绣织锦袍为最佳。漳绣是中国织造史上三大著名工艺之一,在明清时就已驰名海内外。清代以后,随着交通日益发展和古月港海上贸易的开放,漳绣发展迅速,形成很大的生产规模,民国时,漳州经营刺绣行业的作坊达几十家,大者能容纳千名绣工。  
漳州刺绣工艺以家学方式流传,母传女,嫂传姑,农村宗亲相传,女孩从小学绣线条连续图案的手帕、鞋面。漳绣技法繁多精巧,构图严谨,神态生动,色彩瑰丽,装饰味浓。“漳绣”针法有缠针、扣针、贴绣、齐针、抢针、钉金、双面针、过桥针、迭针、叠针、平绣、套绣、贴绣、空心打籽绣、凸绣等70多种,各种针法都有不同用途,有些针法也可混用,目的是求得色彩层次分明,镶色合理,接色顺和,使作品达到光亮鲜艳、似雕非雕的艺术效果,当以光、亮、齐、密、净、洁、凸为上品。此外,漳绣采用民间剪纸为绣稿,绣稿大都出自于名画师之手。  
漳绣题材有龙凤、人物、动物、花卉、博古等,而龙凤是其主要题材。漳绣的艺术特色在于构图精巧新颖,形象优美逼真、神态生动可佳,色彩斑斓瑰丽。漳绣用线“金葱”是其特色,且针法多变,以“空心打只绣”和“凸金绣”见长。特别是垫凸的金线绣、打只绣与双面绣,绣工精细,层次分明,立体性强,浮雕效果明显。用垫凸金线绣出来的龙、凤栩栩如生,大有“腾云驾雾而起”之势,活灵活现展示在人们面前。  
如今,漳州刺绣厂产品已从传统的横彩、桌帷、戏袍发展到以出口为主的装饰日用品。  
漳绣历史悠久,早在宋朝时期,陈元光将军随其父陈政,率众南下戍闽,建置漳州,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,形成闽南特有的文化。漳州西郊就出现了刺绣家庭作坊。实际上,漳纱、漳绒、漳绣、漳缎,这“四漳”是当时从中原带下来的主要工业。  
《漳州府志》云:“漳州妇女善刺绣。刺绣之巧,几过苏杭。名媛相见,竞夸女红。衣裳裁纫亦多自制。缘窗贫女,以此为生。故有家无担石,而纤纤十指,足供饔飧。”古时漳州,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贫家女子,都擅长刺绣。大家闺秀利用刺绣自我夸耀,表现才艺;而贫家女子则凭之养家糊口,撑起一家生计。它是昔日漳州地区由女子主导的一种文化现象。  
漳绣在明、清两代一直是朝廷的贡品,又是重要的出口商品,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大的生产规模。史载:“漳之刺绣、纱绢尤为彼国(日本)所重”,“其航大海而去者,尤不可计。”在漳绣繁荣发展时期,漳州曾在芝山、九龙岭等地大面积种植桑树,养蚕、抽丝、成漳缎、做漳绣等,形成完整产业链。  
清朝时期,贸易港口遭遇“封杀”,外贸市场随之萎缩,但是内销仍然旺盛。  
清代至民国初期,漳州经营织绣行业的作坊多达几十家,大的作坊有千名绣工。但之后,由于战争的破坏,漳绣生产逐渐消亡,漳纱、漳绒都已经失传,仅漳绣技艺还存在。  
1952年,创办了漳州刺绣厂。  
二十世纪60年代文革时,漳绣被当成"封、资、修",工厂停产,艺人改行,这门手艺在漳州逐渐没落。  
二十世纪80、90年代鼎盛时,工厂有熟练技术工人100多人,产品销往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,为福建省手绣重要产地之一。  
漳绣工艺以家学方式流传,母传女,嫂传姑,农村宗亲相传,女孩从小学绣线条连续图案的手帕、鞋面。漳绣技法繁多精巧,构图严谨,神态生动,色彩瑰丽,装饰味浓。  
针法  
刺绣的工具和原料也很讲究,“漳绣”针法有缠针、扣针、贴绣、齐针、抢针、钉金、双面针、过桥针、迭针、叠针、平绣、套绣、贴绣、空心打籽绣、凸绣等70多种,各种针法都有不同用途,有些针法也可混用,目的是求得色彩层次分明,镶色合理,接色顺和,使作品达到光亮鲜艳、似雕非雕的艺术效果,当以光、亮、齐、密、净、洁、凸为上品。  
绣稿  
此外,漳绣采用民间剪纸为绣稿,绣稿大都出自于名画师之手。  
漳绣题材有龙凤、人物、动物、花卉、博古等,而龙凤是其主要题材。漳绣的艺术特色在于构图精巧新颖,形象优美逼真、神态生动可佳,色彩斑斓瑰丽。  
漳绣用线“金葱”是其特色,且针法多变,以“空心打只绣”和“凸金绣”见长。特别是垫凸的金线绣、打只绣与双面绣,绣工精细,层次分明,立体性强,浮雕效果明显。用垫凸金线绣出来的龙、凤栩栩如生,大有“腾云驾雾而起”之势,活灵活现展示在人们面前。  
代表人物  
2014年4月,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《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》,公布了4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  
广告管理-720PX*80PX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

指迷居士QQ号